第A06版:瓯江特刊

非遗播种人樊守南: 把黄帝文化播种在孩子的心里

  ■本报记者 雷晓燕 通讯员 钭小亚

  通过多种方式,把黄帝文化播种到孩子的心里,在春风化雨式的温润滋养中,期待着生根、发芽。

  这是缙云县仙都小学教师樊守南10年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2012年秋季,他调任仙都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便开始着手此事。

  编写关于黄帝文化的校本教材、组建弘扬黄帝文化社团……10年间,樊守南把黄帝文化引进校园,在学生熟悉的乡间生活中,寻找文化的根源,汲取民族文化的汁液,找到精神的栖息地,同时也让黄帝文化得到生生不息的传承。

  编写教材,为传播黄帝文化提供教程

  2012年秋季,当樊守南走进校园,一抬头,便看见状如春笋、直刺云天的鼎湖峰。原来仙都小学就在仙都风景区里,东距核心景点鼎湖峰仅800米。

  日日浸润在浓郁的黄帝文化里,他萌生了研究、传播黄帝文化的想法。

  从1998年开始,樊守南先后在缙云长坑小学、七里小学任校长。期间,他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思路,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在抓实常规管理的同时,根据学校实际先后量身定制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追求学校特色的提升,构筑起学校持续发展的平台。比如在七里小学,他组织学习剪纸文化,师生人人能剪纸,校园充满诗情画意,学校也因此被命名为“浙江省非遗教学基地(缙云剪纸)”。

  来到仙都小学后,在抓好学校管理之余,樊守南便开始着手研究黄帝文化。一方面,他伏案查看资料,向专家请教;另一方面,行走缙云大地实地查看、走访,向村民了解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他说,他在资料上看到唐朝诗人白居易咏鼎湖峰的一首诗:“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

  鼎湖峰上到底有没有湖?樊守南在村民那儿得到答案:几十年前,有村民徒手登上鼎湖峰采药,看到一片浴缸大小的湖水;2001年首届国际攀岩节在仙都景区举行,赛后留下了软梯,也有村民通过攀爬软梯,登上了鼎湖峰,证实了这一点。

  “古人诚不欺我。”他有感而发。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厚重的黄帝文化,熟悉仙都风光和人文历史,他于2014年和2017年先后组织编写了校本课程《仙都轩辕黄帝文化》和《走进仙都》,并先后被评为缙云县和浙江省“义务教育精品课程”。

  数年来,从3年级到6年级,每周2节课,仙都小学的孩子们通过这两本校本课程,了解风景如画的仙境风光、美丽神奇的神话传说和博大精深的黄帝文化,推动孩子们对黄帝文化的了解和传承,激发他们了解、热爱和建设家乡的情怀。

  仙都小学学生叶骐嘉说:“我们很喜欢《仙都轩辕黄帝文化》和《走进仙都》,樊老师亲自指导我们阅读,让我们对仙都有了全面的了解,我回家还把黄帝在缙云的传说讲给爸妈听呢。”

  传承非遗,做非遗文化的播种人

  一直以来,樊守南认为教育工作者理应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而努力。他说,黄帝是早期中国文明的缔造者,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奠基者。黄帝时代是中华文明大飞跃、大发展的时代,黄帝时期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涉及自然、社会、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所以黄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文化,是新时代引领强国之路的精神源泉。

  “2011年,‘缙云黄帝祭典’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身为缙云人,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他对记者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担当起传承非遗的社会责任。”

  从1998年起,每年的清明节和重阳节,人们按照各种传统习俗,在鼎湖峰下迎龙舞狮迎罗汉,祭祀轩辕黄帝。樊守南以祭祀黄帝的民俗活动为切入点,以迎罗汉这项民间习俗为载体,在学校开展特色教育。

  迎罗汉,是项大型团队活动,包括盾牌、旗幡和莲花棍等各种台步、阵法,人数多,动作复杂,协作困难。看起来不简单,做起来也难。学校没有人会,民间会的人也不多了,只有一些偏远山村还有老人掌握这项技艺。

  打听到该县偏远乡镇胡源乡有个莲花棍非遗传承人胡汝升功夫了得,樊守南当即带领老师拿上相机去取经。当他们一行人沿着崎岖的山路风尘仆仆到达目的地时,却得知胡汝升到方溪去走亲戚了。从胡源到方溪,路远不说,还要翻越“缙云的西藏”——大洋镇。

  考虑到再安排时间也不容易,他当即决定继续去方溪。就这样,大家又驱车30公里山路到方溪找到胡汝升,终于拍来视频,为教学收集了素材。

  有视频还不够,樊守南又邀请老艺人以及县文化馆的专家到学校,对迎罗汉进行了改编。先教会老师所有的台步和阵法,然后再由老师传授给学生。“迎罗汉的表演者一般为青壮年,小学生身高和体力不如成年人,因此,我们简化台步和阵法,保留精华。同时,把旗幡缩短为3.5米的竹竿小旗幡,适合小学生舞动。”他介绍说。

  从2013年开始,仙都小学成立了迎罗汉表演班队和校队,并将这项活动列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员长期开展教学:老师人人学,学生建有梯队,校级罗汉队随时可操演完整的罗汉阵式。据统计,迎罗汉表演队成立至今,已有1000多名学生初步掌握了这项传统民俗。

  2014年清明节黄帝祭典活动中,仙都小学罗汉队初试锋芒,给来自海内外的宾客带来了惊喜,受到各界的高度赞赏。之后,每逢有重大活动,罗汉队都会到场为游客和嘉宾表演。而仙都小学也被命名为缙云民俗迎罗汉非遗传承基地,被评为“全国首批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

  说唱仙都,做宣传黄帝文化的志愿者

  “黄帝祖,日月悬。仙都祭,源千年……”在缙云县2016年招商引资推介会上,一群身着汉服的小书童诵读《缙云三字经》,活灵活现地将黄帝文化与缙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给来自各地的投资商们,引来阵阵掌声。

  这群可爱的孩子来自仙都小学。在缙云传承和弘扬黄帝文化,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学校顺势成立了黄帝文化社团,下设迎罗汉小组、国学小组和剪纸小组,引领学生关注、了解黄帝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如何将文化的种子种在孩子的心里和脑海里?除了黄帝文化社团,樊守南还采用说、唱的形式,把黄帝文化传扬出去。

  樊守南结合黄帝文化,编写了快板《灵山秀水仙都美》,介绍仙都景区各个主要景点,吟诵各处景点的特色,内容丰富,朗朗上口,寓教于乐。

  《灵山秀水仙都美》不单是学生吟唱,还根据需要编成了音乐快板剧,多次在仙都旅游推介会、缙云县招商大会等重要活动演出,为宣传黄帝文化、推介缙云吆喝、添彩。

  在研究黄帝文化的论文中,樊守南曾这样动情地写道:“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铭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作为教育工作者,理应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而努力。”

  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黄帝文化,樊守南和学生一起成为了宣传黄帝文化的志愿者。学校成立了小导游团队,每年都有一批学生经培训,成为黄帝文化小导游。在节假日主动为游客讲解仙都景点,宣传黄帝文化。

  地处景区,樊守南常陪来学校参观、指导工作的客人实地考察仙都。时间一长,他干脆就自己进行解说,不但导游词能准确表述,还结合沿途所见不同加以发挥。一圈走下来,客人频频点头,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至今,樊守南利用业余时间,为上千人次当过免费导游。

  来自上海的游客王伟说:“樊老师当导游,别开生面,既赏了美景,又能知晓黄帝文化以及缙云地方文化,仙都风光也随之增色,下次来仙都,还找他同游。”

  “文化是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宣传黄帝文化,何乐而不为?仙都景区升级为国家5A级风景旅游区后,黄帝文化和美丽风光会吸引更多的客人。我要把仙都的黄帝文化,告诉更多的人。”如今已是缙云县黄帝文化研究会成员的樊守南这样说。

2021-10-15 1 1 丽水日报 content_285416.html 1 3 非遗播种人樊守南: 把黄帝文化播种在孩子的心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