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时代 教师将面临五大挑战
- 缙云
- 2020-04-23 11:10
- 阅读 3125
来源:发表时间:2016-01-05
2016-01-04
“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大潮波涛汹涌,在深刻的教育变革中,教师面临的挑战是否更大了?当以学生为本、读懂学生需要落到实处时,教师该如何应对?2016年,“十三五”将拉开大幕,走进改革深水区的北京教改将将继续深化。在这个大背景下,教师又面临着哪些挑战?该如何迎接挑战?
深度拥抱“互联网+”时代
自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似乎一夜之间,这个词便成为了热词。“互联网+”对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一块黑板+粉笔的教育”方式必然发生变化,甚至走向终结,教育必然走进“互联网+”的崭新时代。
当教育借助于互联网产生的在线课程,比如慕课,像旋风一样刮来的时候,教师如果还按照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进行教学是不行的。比如师生交往的方式已经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从过去的纯粹的现实世界,变成了现实与虚拟世界同步进行,从以前的线下交流到线上与线下交流同时进行等等。
当“互联网+”里海量的信息包围着校园,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学生甚至拥有比教师更多的信息资源。
“互联网+”时代既给教师带来了机遇,也带来方方面面的挑战。有对教育教学观念的挑战,有对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思维的挑战,也有对教师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面等等的挑战。那么,教师该如何去应对这些挑战呢?专家认为,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五个+”:第一,热情。教师要做“互联网+”时代的拥抱者。第二,素养。要做“互联网+”时代的学习者。第三,习惯。要做“互联网+”时代的践行者。第四,思维。要做“互联网+”时代的共享者。第五,创新。要做“互联网+”时代的引领者。
引导学生走出书本 走向社会
“和过去相比,现在高考分数背后蕴涵的东西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褚宏启指出,“现在高考愈发重视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命题愈发重视对价值理念的考查。像2015年北京高考语文学科,通过加大对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考查,通过加大阅读文本长度和增加作文题目选项等,实际上都在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就是要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社会。”
语文考卷给古迹牌匾“挑刺”、大作文选对话或续写科幻小说、算算国歌演唱时间竟是物理考题、化学题目则和语文一样,出现了连环画……这些都是2015年北京中考题,从考题可以看出“宽基础、少难题、突出创造性思维的考查”成为今年中考命题的亮点。
“今年中考命题重点解决的是:以考试引导教学,将以往更多地关注试卷的难度、题型,转移到密切关注教学的导向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中考考题改革是为了落实课改方案,增加传统文化及社会大课堂的内容,尽量增设情境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今年取消了往年压轴的0.2难度系数题目,对今后教师的教学也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面对中高考考题“变脸”,教师在今后教学中该如何转变思维定式,变革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呢?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英语教研员姚军认为,教师当务之急应改变教学理念和方法,由讲授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提升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英语特级教师马莉则建议,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填鸭式的、以应试为目标的、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善于利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核心素养成教育新的出发点
每节课时长可“伸缩”、九年级增设历史、生物课、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比例增大……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以下简称《课程计划》),再次彰显了“优质、均衡、公平”的北京理念。今年9月,北京市中小学课表也将随之“大变脸”!课程计划将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带来哪些变化?教师又将迎来哪些挑战?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朱传世介绍,在课程内容上确定了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紧扣基础教育的特征,提倡教宽、学宽、考宽;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中国梦教育、专题教育等学科课程的有机渗透,传递正能量,帮助学生修养身心,健康成长;三是依据课程标准确定具体内容和目标,守住底线;四是与时俱进,加强生涯指导、金融理财素养等课程建设;五是着眼未来,通过课程学习,培育学生既具有全球视野,发展国际意识和人类精神,又始终坚持民族立场,树立中国气象,做中华儿女。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朱传世指出,新的课程计划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就是要提倡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重的素养课程,让每一门课程像种子一样,具有由内而外的生长力,具有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持续影响力,从而使学生在走入生活的时候、面对市场的时候,有情有义,有国有家。
这就要求,每个学科教师要从素养的角度着力思考学科所能,并付诸实践。同时,教师要高度关注核心素养的培育,比如阅读素养,并不是语文、外语教师的专利,每个学科教师都要培育基于本学科文本的阅读素养。
读懂学生才能教好学生
“北京教改的核心是把学生放在重点。”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举行的“首届全球未来学校暨世界基础教育论坛”上,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苟仲文表示,北京今后的教育改革的重点将在于“真正读懂学生”。
以往,教师在课堂上几乎可以支配一切,学生的一言一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教学的进程等,完全由教师掌控。而今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教师不再是学生的唯一权威。
教师为什么要“读懂学生”?教师要读懂学生什么?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如何“读懂学生”?教师又该如何重塑角色?这些都是教师面对的挑战。
“读懂学生”究竟要读懂学生什么?在特级教师钱守旺看来,课程标准里就有阐述,“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育中,教师们总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想读懂孩子,可是却苦于找不到路径和方法。北师大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师大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认为,读“懂”学生,需要家长、教师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知道学生成长各阶段的特点,抓住学生真实的内心需求,这样才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成长特点采用正确的、有效的教育策略。
好班主任 要“走心”
班主任的任务很重,除了要关注班里几十个学生的成绩,还要关注每个孩子的身心发展;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多元了,要求也更高……记者在北京市中小学采访发现,在新时期,班主任面临着全新挑战。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家长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同一学校和同一班级学生的文化背景也越来越复杂。如何面对多元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成为班主任的必修课。与此同时,不少教师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的需求更加多样了,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长把所有的教育责任都推到了学校,最终落到了班主任头上。”“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屡屡受到家长的指手画脚。”
在班主任看来,以往班主任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今,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质健康都和班主任挂钩,班主任的责任加重,这也给班主任工作加重了负担。
在新时期,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北京教育学院张红教授认为,对于不同层次的班主任,也有不同的要求,但是不管是年轻的还是成熟的班主任,要成为优秀的班主任,“走心”最为重要,即要走进学生的内心,走进家长的内心。
张红认为,班主任的成长需要时间的历练,不断完善班主任工作,不断提升班主任的工作境界。“班主任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只有当班主任全身心投入其中,把学生看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尊重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才能从中收获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张红说。
来源:现代教育报
作者:郑祖伟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