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山里藏着很多特色校
- 浙江教育报
- 2020-04-23 13:19
- 阅读 2551
来源:浙江教育报发表时间:2015-12-16
美术教师的专用教室里陈列着各种乡村民俗老物件,被列为“中国数字美术教育研究中心实验基地”,被评为“全国科技体育试点学校”……这是龙泉东升小学给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
“过去5年,丽水教育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目前像东升小学这样的学校为数不少。”该市教育局局长何卫宁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丽水秉承“落后不落伍、教育自图强”的理念,坚持“优先、统筹、借力、创新、优质”发展原则,践行“教育资源优质、教育体系完善、教育特色明显、教育质量满意”目标,学校办学水平稳步提升,外界曾惊呼“丽水虽地处山区,竟然藏着如此之多的现代化特色学校”。
发展特色教育符合地域特点
丽水地处浙西南山区,最大的特点是农村学校布局分散,偏远山区学校占比高,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与城区学校还有一定差距。丽水教育如何实现“弯道追赶”,赶上省内其他地区?
何卫宁说,在山区学校财政紧张、师资紧缺、生源流失的情况下,发展特色教育、打造学校特色,不仅是薄弱学校“破局”的诀窍,也是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任务。“最为重要的,是为了让孩子们接受更为优质的教育。农村学校留守儿童较多,加强特色教育,能让更多山区的孩子提升素质,收获自信、快乐。”
“别看东升小学现在音、体、美等学科优势明显,几年前,这些学科却是最为薄弱的,而丽水不少农村学校也面临同样的窘境。”该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桑文勇感慨道,以往该市农村中小学只重视语文、数学等学科,因缺少专业教师,体育不受重视,音乐、美术则难以开课。“农村体艺教育缺失的现实,迫切需要我们走一条特色教育发展之路”。
在丽水,“田园”松阳、“养生”莲都、侨乡青田、“魅力畲寨”景宁、“青瓷之都、宝剑之邦”龙泉……各个县(市、区)都有独特的地方文化。与此同时,丽水是浙江省少数民族最多的设区市,境内分布着畲族、布依族、傣族、壮族、藏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桑文勇说:“发展特色教育,符合丽水的地域特点,也有利于促进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大力加强“一校一品”建设
5年来,该市大力加强“一校一品”建设。从去年开始,又开展“美丽学校”创建活动,让各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继承学校办学传统,深入挖掘学校文化内涵,找准定位、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打造“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
针对体艺教育薄弱的实际,2012年,丽水市教育局出台指导意见,组织实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创建工作和体艺“2+1”工程,做好体育、艺术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并逐步形成学校艺术特色和传统。在体育教学上,该市还定期举行中小学民族、民间体育特色专题研训活动,赶“野猪”、五步拳、板鞋操……一项项来自民间、民族的传统运动项目被教师们带进了体育课堂。
在师资建设上,该市教育局从2010年开始启动“绿谷名师培养工程”,建立了两大序列化的名优教师培养培训体系。5年下来,培养了一批教坛新秀及学科带头人,为“一校一品”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一些偏远乡镇学校还采取“走教”“支教”“巡回教学”“流动授课”“定点联系”“对口辅导”等多种形式,借力借智解决农村学校体、卫、艺教育教师短缺、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
与此同时,该市近年来开展“绿谷之春”“绿谷之秋”歌舞书画艺术赛事,去年又增加了“绿谷之光”科技赛事,“以此为平台,激励各校搞好特色教育。”桑文勇说。
特色教育结出硕果
眼下,丽水不少学校做出了特色,形成了品牌。像丽水第二高级中学坚持艺术教育特色,莲都区碧湖小学传承古堰文化,缙云县第二中学传承婺剧非遗文化,庆元县菊隆中学国学经典润童心,松阳县玉岩中学唱响松阳高腔,遂昌县妙高小学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云和县崇头镇中心小学传百年农耕文化……
一些学校还充分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及风土民情,将非遗和地方传统文化、艺术等融入课堂。景宁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在“哩啰”社团指导教师陈春英的带领下,唱起了韵味悠长的畲族迎客歌。该校党支部书记叶长有介绍,学校通过“畲族语言说起来”“畲族山歌唱起来”“畲族舞蹈跳起来”“畲族美术画起来”等载体,以及编写相应的校本课程,将民族文化渗入课堂,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丽水莲都区莲都小学通过完善“莲文化”,打造“莲声诗韵”系列拓展性课程,着力培养学生“语言艺术”和“儿童版画”两门艺术特长,营造书香校园,推进特色校园文化内涵建设。
为充分展示我省特色教育所取得的成果,今年,在省教育厅及各县、市教育局的支持下编印的《一校一品》画册中,全省近500所特色学校入选,丽水就有81所。桑文勇介绍,截至目前,该市已评出省级精品课程70门、市级精品课程364门,“这些精品课程,皆是学校校本特色课程的结晶,也见证了丽水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